必須,斬斷!
歷史的教訓與現實的警示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和平從來不是祈求來的,而是靠實力捍衛的。
80年前,中國人民歷經14年浴血奮戰,付出了3500萬同胞傷亡的沉重代價,才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
那段歷史告訴我們,對軍國主義的縱容就是對和平的背叛,對侵略者的退讓只會換來更得寸進尺的挑釁。
今天,面對日本右翼勢力的抬頭和軍國主義的復活苗頭,中國必須保持高度警惕和堅定立場。
"能戰方能止戰",正是因為我們手握強大的國防力量,帝國主義的炮艦才不敢再輕舉妄動。
但我們也必須正視祖國統一大業尚未完成這一現實,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行徑和外部干涉勢力保持零容忍。
高市早苗上臺還不到一個月,中日關系就急轉直下,這不僅出乎中國意料,也讓西方政界感到意外。
日本國內也并非一片叫好,日本多家媒體和兩位前首相等政治人物都對高市早苗的發言提出了批評。
剛離職的日本前首相石破茂就明確表示,高市早苗的話"非常接近于'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而"(日本)歷屆政府在設想各種情形時,從未作過如此限定",這種說法也"無助于提升威懾力"。
這些批評聲音表明,高市早苗的激進政策在日本國內也面臨著不小的阻力。
她的整體反華立場眾所周知,上臺后會對華不友善也在人們的意料之中,但如此快速、如此露骨地突破底線,還是超出了多數人的預期。
如果再執迷不悟,我們有理由相信,她也走到頭了!
展望未來:危機與機遇并存
當前中日關系面臨嚴峻挑戰,但危機往往也蘊含著機遇。
高市早苗的激進政策雖然破壞了中日關系的改善勢頭,但也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了日本右翼勢力的真實面目,促使我們更加充分地做好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準備。
在臺灣問題上,我們既要爭取最好的結果,也要做好最壞的打算,絕不能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
中國的強硬反制,就是要讓日本清楚地認識到,露骨挑釁言論的嚴重后果絕不僅僅局限于言論層面。
如果日本膽敢以任何形式武力介入臺海局勢,即構成侵略行為,中方必將依法予以迎頭痛擊。
這不是空洞的威脅,而是基于歷史教訓和現實實力的莊嚴承諾。
從更長遠的角度看,高市早苗的冒險政策可能加速地區格局的重塑。
一方面,它將促使中國進一步加強國防建設,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能力;
另一方面,它也可能讓周邊國家更加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危險性,從而在地區安全合作上與中國更加緊密。
最后,我們必須強調的是,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任何外部勢力都無權干涉。
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一以貫之,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和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圖謀和外部勢力干涉,必將實現祖國完全統一。
日本應該深刻反省歷史罪責,立即停止一切挑釁行徑,不要在臺灣問題上玩火,因為歷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
玩火者必自焚!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中國人民將繼續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不斷增強綜合國力,為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貢獻中國力量。
同時,我們也正告那些企圖重蹈歷史覆轍的勢力:現在的中國早已不是任人宰割的舊中國,任何逆歷史潮流而動的行為都注定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圖片由AI輔助生成)
2025-11-18 17:22:12
2025-11-18 16:22:43
2025-11-18 16:53:49
2025-11-18 17:07:43
2025-11-18 16:42:19
2025-11-17 17:18:56
2025-11-17 17:02:55
2025-11-17 16:36:58
2025-11-17 16:17:36
2025-11-17 16:44:41
2025-11-14 17:10:02
2025-11-14 16:30:53
2025-11-14 17:00:37
2025-11-14 16:38:58
2025-11-13 17:34:28
2025-11-13 16:56:43
2025-11-13 17:01:29
2025-11-13 17:16:31
2025-11-13 16:24:32
2025-11-12 16:54:37
2025-11-12 17:12:22
2025-11-12 16:32:11
2025-11-12 16:41:26
2025-11-12 16:25:58
2025-11-12 16: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