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貿易博弈:從極限施壓到主動求和
在經貿領域,美國對華發起的貿易戰最終以美方主動求和的姿態告一段落,這一轉變頗具象征意義。
2025年10月30日,中美元首會晤后達成重要共識:美方取消對所有中國商品加征的芬太尼相關關稅,將24%的對等關稅延長一年。這意味著特朗普時期對中國加征的關稅基本歸零,回到了貿易戰前的水平。
同時,美方暫停實施其9月2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規則”一年,中方也相應暫停稀土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在海事、物流和造船業領域,雙方同意暫停相關的301調查和反制措施,暫時平息了“港口費大戰”。
這一系列妥協表明,美國在對華經貿博弈中并未占到便宜,反而讓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更加凸顯。美國的極限施壓,如同用力推一堵看似堅固的墻,卻發現這堵墻是紙糊的——不僅沒有推倒,反而讓自己看清了內部的虛實,美國就是一次次的這樣把中國變成一個過河卒子。大家公認,核武器的最大威力是在發射架上,可現在的美國卻是亂發射,這反而讓它無法擁有巨大的威懾力,讓大家認識到所謂的核武器,不過如此。
三、稀土王牌:中國制造的底氣
在博弈的關鍵時刻,中國打出的“稀土牌”讓世界認識到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中國規定,含有中國稀土提煉技術0.1%的稀土產品都必須向中國申請許可。這一看似微小的比例門檻,實則把握住了全球稀土產業的命脈。稀土作為“工業維生素”,在軍工、新能源、電子等高科技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中國經過數十年的技術積累和產業整合,已在稀土提煉技術上建立了絕對優勢。
西方的困境在于,他們享受了多年的全球化紅利,卻不愿回歸艱苦的基礎工業建設。重新建立完整的稀土產業鏈不僅需要巨額投資,更需要時間和技術積累——這正是中國通過幾十年“苦日子”內卷出來的核心競爭力。(圖片由AI輔助生成)
2025-11-07 14:32:54
2025-11-07 14:42:52
2025-11-07 14:07:31
2025-11-07 14:01:36
2025-11-07 15:15:54
2025-11-05 17:14:44
2025-11-05 16:10:11
2025-11-05 16:00:14
2025-11-03 16:23:28
2025-11-03 16:13:19
2025-10-28 16:11:24
2025-10-28 15:4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