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稀土,中國在重金屬材料、超硬材料、發電及輸變電設備、制藥原材料、新能源技術等領域也都具備全球領先優勢。這些優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中國人民通過勤勞和智慧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我們測出了世界不敢和中國脫鉤,因此,美國想讓中國明白俄烏戰爭后俄羅斯遭遇的國際制裁對中國的危害,讓中國不敢對臺灣動武也就變成狐假虎威了,創造這個成語的中國是不會上當的,一旦中國版圖完整了,美國的島鏈就不再有作用,對中國無奈的美國真的會無可奈何花落去。
四、人民幣國際化:美元霸權的掘墓人
美元霸權一直是美國維持全球霸主地位的核心支柱,也是以實際購買力計算,中國的gdp超過美國,可中國實力還不能超越美國的根本,因為美元霸權能夠讓美國免費使用世界資源和財富。然而,近年來的一系列國際事件正在加速美元霸權的瓦解,同時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其背后重要的推手是美國。
拜登引爆了俄烏戰爭,俄烏戰爭后,美西方將俄羅斯踢出美元結算體系,反而促使俄羅斯全面轉向人民幣結算。這種“去美元化”效應如多米諾骨牌般擴散,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尋求美元的替代品。因為世界各國都認為自己不如俄羅斯,可俄羅斯都這樣被美西方無底線針對,所以必須尋求脫離美元結算和美元資產,這樣才能保證自己今后財產安全。
美國打擊東南亞電詐、沒收150億美元比特幣的事件,更讓全球資本意識到:在危機時刻,美國會毫不猶豫地沒收他國資產。這種信任危機對比特幣等與美元掛鉤的資產造成了致命打擊,同時也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了歷史性機遇。比特幣本來就是美國主導的,吸引世界資本避險的一個平臺,過去的神話是,誰也無法從比特幣主人手中搶過比特幣,而比特幣又能很好的把黑錢洗白,可如今,美國把這個神話打破了,大家認識到,只要美國愿意,剎那間比特幣就跑到美國手中了,從此以后大家還會相信比特幣?
荷蘭沒收安世半導體的事件則從另一個角度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中國通過一套組合拳反擊,迫使歐洲車企使用人民幣購買安世半導體芯片。由于這些芯片具有不可替代性,歐洲車企不得不接受這一條件。這一案例生動表明,中國的技術優勢正在轉化為金融話語權。科技賦能的產品就是大宗商品,一旦多數大宗商品和人民幣結算錨定,美元霸權就式微了,人民幣的地位將超越美元。
五、戰略定力:在結構性矛盾中把握機遇
當前國際格局的核心特征是美國主導的舊秩序與中國崛起的新動能之間的結構性矛盾。面對這一矛盾,中國的戰略選擇彰顯了東方智慧。
與歷史上大國爭霸的路徑不同,中國沒有選擇軍事冒險,而是堅持和平發展、開放合作。這種選擇并非軟弱,而是基于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今天的中國制造業已能夠媲美整個美西方,但中國沒有像歷史上的德國、日本那樣走軍事擴張、冒險的老路。
美國的困境在于,它既無法在現有體系內遏制中國,又無力建立一個新的、排擠中國的國際體系。更關鍵的是,全球產業鏈已經與中國深度綁定,強行“脫鉤”只會讓美國自己承受更大損失。
俄烏戰爭的持續膠著、中東局勢的復雜化,都在客觀上為中國創造了戰略機遇期。這些沖突消耗了美國的戰略資源,分散了其注意力,同時讓更多國家認識到中國作為穩定力量的重要性。
六、斗爭精神:從抗美援朝到芯片突圍
回顧歷史,中國的國運從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通過艱苦斗爭爭取來的。
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立國之戰,中國人民志愿軍以劣勢裝備戰勝了裝備精良的“聯合國軍”,打出了國威軍威,為后續的和平發展奠定了基礎。沒有那一代人的敢于斗爭,就不可能有后來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
今天的芯片之爭、科技之爭,本質上是新時代的“上甘嶺戰役”。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中國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在半導體、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關鍵領域不斷取得突破。這種斗爭精神,是中華民族能夠屢次在危難中奮起的根本原因。
與中國的堅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印度的遭遇。印度原本被美西方寄予厚望,被視為制衡中國的重要棋子。然而,在印巴空戰失利后,美國迅速對印度加征50%關稅,這也讓印度的制造沒有成本優勢,這樣就導致印度外資大量撤離,發展勢頭嚴重受挫。這一案例從反面證明:沒有自主能力和斗爭意志,即使手握“好牌”也會打成爛局。確實,中國讓美國低頭和印度面對美國出手毫無辦法形成了鮮明對比。(圖片由AI輔助生成)
2025-11-07 14:32:54
2025-11-07 14:42:52
2025-11-07 14:07:31
2025-11-07 14:01:36
2025-11-07 15:15:54
2025-11-05 17:14:44
2025-11-05 16:10:11
2025-11-05 16:00:14
2025-11-03 16:23:28
2025-11-03 16:13:19
2025-10-28 16:11:24
2025-10-28 15:49:20